close



黃金旺族–內蒙古博物院大遼文物展

一樣請了年假的週五下午,來到廣告打很大的「黃金旺族」展,
意外的那天人非常少,整場大概不超過三十個人。

到現場時,便看見一位珠光寶氣的主持人站在攝影機前,
以說書的精采語調,一氣呵成錄完介紹大綱,
佩服的同時,有眼不識泰山的我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曾淑芸老師。
其實聽完大致瞭解整個展的內容及背景了,非常受用!!

要購買導讀手冊可以在買票時購買,週邊商品區反而沒打折。


   

對大遼的瞭解,大概最熟悉的就是來是《天龍八部》的蕭峰
豪放不羈、善於騎獵、大口酒大塊肉、如狼一般的性情…
歷史非常差又見試淺薄的我好像只有這樣印象。
尤其在經過中原式教育──外族都是侵略者的荼毒,對大遼的認識更是少之又少。

契丹族源於東胡後裔鮮卑的柔然部;「契丹」一詞原意,為鑌鐵的意思,
象徵其族頑強的意志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最初過著遊牧和漁獵的氏族社會生活。
本次展出「耶律羽之墓」、「陳國公主墓」、「吐爾基山墓」三大皇室陪葬品,
在盜墓者猖獗的中國,這三個墓可說是珍貴的倖存者,
以對岸一級文物出展的比例限制,這次來台的展物也是歷年來最多的。

  

對於什麼都不懂得觀展者來說,這次遇到了一位講解非常之仔細的導覽員,
可能是當天參觀的人也少,每一個區域的背景和展物都非常清楚,
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遊牧民族馬具的詳備,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
從對馬的裝飾、用具、身上所帶的工具,很是講究。

最重要的是閃到眼睛都快瞎的黃金們,依照看展的經驗來說,
大遼文物的黃金工藝真是高得超出想像,歷久彌新的光澤細膩。
看不懂青銅器的珍貴,來看黃金旺族絕對像打通任督二脈,樣樣都珍貴XD

   

這次展覽主打「黃金面具下的愛情」,講的就是陳國公主跟駙馬的故事。
根據墓中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誌銘」記載,公主姓耶律氏,名字不詳,
祖母是楊家將故事中的遼國蕭太后,16歲時嫁給了年長自己十餘歲的舅舅蕭紹矩

結婚兩年後,駙馬因病過世,其陵墓實有許多陪葬品都是成對的,
公主相信不久之後她便會隨著駙馬同去,生同衾死同槨,
因此在後人開啟這麼墓穴時,兩個人並列而葬,臉上覆蓋鎏金面具

面具按照公主與駙馬的臉型製作,呈半浮雕狀,臉型豐圓,眼、耳、口、鼻均不開縫。
據說佩戴這種面具,可以防止屍體腐朽,讓後人永遠銘記死者生前的容顏。

除了金面具,兩人的身上也套有傳說中的金縷衣
契丹人的傳統中有「靈魂不死」的信念,受到漢化喪葬習俗影響後,
傳統上不使用棺木的契丹人,為了因應祭祀、瞻仰等諸多儀式衍生出來的時間,
便改以金衣、金面具、金靴的方式來保存遺體,
故有契丹貴族死後「以金銀為面具,銅絲絡其手足」的喪葬習俗。

展館中模擬墓室的天花板,繪有當時的黃道十二宮圖,
看著與西方星座相似的觀念,古今中外對天的崇仰,令我有種穿越時空之感。
此展的內容值得大大推薦,跟著導覽,絕對可以對契丹有更深入的瞭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sunnys 的頭像
    ssunnys

    SsUnNys' SeCret Blog

    ssunn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